>> 站点首页 >> 注册本站 >> 留言本站 >> 繁體中文 

 
 >> 您现在的位置: iautow汽车资讯网 >> 汽车资讯 >> 正文
  新能源厂商榜单出炉!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

新能源厂商榜单出炉!
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24/5/21 11:56:03

 

  5月11日,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4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53.2万辆,同比下降5.7%,环比下降9.4%。其中,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67.4万辆,同比增长28.3%,环比下滑5.7%,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43.7%,同比增长11.7%。

  从4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榜单来看,入榜销量榜前十名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、吉利汽车、长安汽车、上汽通用五菱、特斯拉中国、广汽埃安、理想汽车、赛力斯汽车、奇瑞汽车、长城汽车。榜单中,赛力斯汽车4月同比涨幅尤为明显,同比增长725.7%,而包括上汽通用五菱、特斯拉中国、广汽埃安三家车企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。

  具体来看,4月同比跌幅最明显的是广汽埃安,同比下滑36.3%至26109辆,将时间拉长至前4月来看,同样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,同比下滑23.6%至91121辆,市场份额为3.7%。

  4月21日,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,Model 3、Model Y、Model S、Model X四款车型降价销售。其中,Model 3降至23.19万元起售,Model Y降至29.09万元起售,Model S售价降至68.49万元起售,Model X售价降至72.49万元起售,以上四款车型共计九个版本均降价1.4万元,仅涉及价格调整。从销量数据来看,降价未能为特斯拉中国带来销量增长。

  今年1-4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163841辆,同比下滑7.6%。行业人士认为,特斯拉中国销量承压的背景下,全自动驾驶系统FSD或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。

  上汽通用五菱4月销量为32003辆,同比下滑5.6%;今年前4月累计销量为137084辆,同比增长22.8%。自2023年3月,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五菱缤果后销量确实有明显的增长,但仅依靠五菱缤果和宏光MINIEV两款车型显然是难以完全支撑起上汽通用五菱的增长的。

  从整个榜单来看,无论是4月月度榜单还是2024年前4月累计销量,比亚迪均稳居榜首。数据显示,4月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1.1%至254131辆,前4月累计销量为840137辆,同比增长19.6%,市场份额为34.3%。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,比亚迪将在年内实现360万辆的销量目标。

  但从增长势头来看,比亚迪的增长远不如赛力斯汽车,4月赛力斯汽车同比增长725.7%至25075辆,排名榜单第八名;1-4月累计销量为107522辆,同比增长626.2%。当然,赛力斯汽车销量的增长离不开核心品牌——AITO问界。官方数据显示,4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25086辆。

  截至目前,AITO问界旗下在售车型包括问界M5、问界M7、问界M9三款车型,其中,问界新M5于4月23日上市,共推出3款车型,其中增程Max版(后驱)售价24.98万,纯电Max版(后驱)售价26.98万,增程Max RS版(四驱)售价27.98万。相比于老款,新车增程版顶配售价下调2万元。作为AITO问界首款量产车型,问界新M5的售价与问界新M7的起售价一样,均为24.98万元起,但新M7的尺寸更大,虽然隶属于同一个品牌,但新M5相当于和新M7抢市场,这也会影响到新M7的市场表现,至于问界新M5是否能反制新M7,目前来看还是比较难。

  理想汽车在榜单中排名第七名,领先于赛力斯汽车一名,4月销量为25787辆,同比增长仅0.4%;前4月累计销量为106187辆,同比增长35.7%。理想汽车是“蔚小理”阵营中唯一上榜的品牌。数据显示,4月蔚来汽车交付15620辆,同比增长134.6%;小鹏汽车交付9393辆,同比增长32.69%。

  4月22日,理想汽车官宣,旗下L7、L8、L9以及MEGA全系车型降价,其中L系降价1.8-2.0万元,MEGA降价3.0万元,同时对于已提2024款理想L7、理想L8、理想L9及理想MEGA的车主将提供现金回馈。降价能否提振理想汽车销量,很快也将会有答案。

  除上述车企外,奇瑞汽车4月销量为22640辆,同比增长173.4%,涨幅仅次于赛力斯汽车,排名榜单第九名。另外,包括吉利汽车、长安汽车、长城汽车也有不错的涨幅,其中,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分别位列榜单的第二和第三名,销量分别为49155辆和40507辆,分别同比增长76.3%和119.0%。长城汽车同比增长48.2%至20352辆名,排名榜单最后一名。

  乘联会数据显示,4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64%,同比增长2.0%,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6.8%;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为4.3%,同比下滑0.8%,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.5%。诚然,主流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已实现逆袭,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仍是夹缝求生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,竞争注定非常激烈,随着价格战持续蔓延,后续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只会更为激烈。

  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
汽车资讯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
  • 上一个汽车资讯:

  • 下一个汽车资讯: 没有了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
   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公告 | 管理登录 | 

    声明: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若侵权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 站长:

   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